乳糖不耐受通常不需要完全停止母乳喂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选择低乳糖配方奶、逐步适应等方法缓解症状。乳糖不耐受主要由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肠道菌群失衡、早产儿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次喂养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胀气。母乳喂养前可尝试挤出部分前奶,因前奶乳糖含量较高。
2、补充乳糖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滴剂、乳糖酶胶囊、乳糖酶粉剂等。乳糖酶缺乏可能与肠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等因素有关,常伴随腹泻、肠鸣等症状。
3、低乳糖配方严重不耐受时可临时添加无乳糖配方奶,如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等。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常与轮状病毒感染、过敏性肠炎等疾病相关。
4、逐步适应通过持续少量接触母乳帮助婴儿肠道逐渐适应乳糖,促进乳糖酶活性恢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患儿需长期采用特殊饮食方案。
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减少高乳糖食物摄入,观察婴儿症状变化,若出现血便、体重不增等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