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后并非只有通过腹泻排出病毒才会好转,症状缓解与病毒清除是机体免疫系统与治疗共同作用的结果。轮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有补液治疗、饮食调整、对症用药、预防脱水、密切观察等方式。
1、补液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易导致脱水,口服补液盐是基础治疗手段。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其成分配比符合肠道吸收机制,能有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呕吐频繁或重度脱水患儿,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指征。
2、饮食调整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可进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腹泻。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维持营养摄入。
3、对症用药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病毒和毒素,改善腹泻症状。消旋卡多曲颗粒能抑制肠道分泌,减少水样便次数。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止泻药。
4、预防脱水每次排便后补充适量补液盐溶液,婴幼儿每次50-100毫升,年长儿100-200毫升。可选用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有助于缩短病程。家长需记录出入量,发现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应及时就医。
5、密切观察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可物理降温。观察大便性状转变,出现血便或脓液需警惕细菌感染。注意有无嗜睡、眼窝凹陷等重度脱水表现。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可明确诊断,但通常根据典型症状即可临床判断。
轮状病毒感染病程一般3-8天,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护理人员需加强手卫生。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种类,避免过早摄入乳制品。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家长在适龄期按时完成免疫程序。若腹泻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