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成人也可感染但症状较轻。轮状病毒感染的人群特征主要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托幼机构儿童、未接种疫苗者、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居民、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者。
1、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且症状较重。这类人群包括早产儿、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等。免疫功能低下会导致机体对轮状病毒的清除能力下降,病毒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发严重腹泻。这类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必要时可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
2、托幼机构儿童托幼机构儿童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上集体生活环境中密切接触,病毒容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2岁以下婴幼儿感染后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并发症。托幼机构应加强环境消毒,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及时隔离患病儿童。
3、未接种疫苗者未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感染风险显著增加。目前我国已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但仍有部分儿童因各种原因未及时接种。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重症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生率。家长应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特别是6月龄前的婴儿更需及时完成免疫程序。
4、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居民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居民感染轮状病毒的风险较高。这些地区往往存在饮用水污染、粪便处理不当等问题,增加了病毒传播机会。改善环境卫生、保证饮用水安全、正确处理排泄物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流行季节更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
5、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与轮状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群易被传染。病毒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表面或直接接触感染者传播。家庭成员、医护人员、保育员等职业暴露人群需特别注意防护。接触感染者后要彻底洗手,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照顾患儿时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处理排泄物后要及时消毒双手。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除接种疫苗外,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婴幼儿使用的奶瓶、餐具要定期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就医治疗。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和消毒工作,发现病例及时隔离。通过疫苗接种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有效降低轮状病毒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