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到达输尿管下段时排出概率较高。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难度主要与结石大小、输尿管生理结构、炎症粘连、痉挛程度及个人体质差异有关。
1、结石大小:
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自然排出率可达80%以上,超过6毫米的结石可能卡在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结石表面光滑度影响移动性,粗糙结石易嵌顿于黏膜皱襞。
2、输尿管结构:
输尿管下段管腔较上段增宽,但存在生理性狭窄段。膀胱壁内段长约1.5厘米,此处环形肌收缩可能形成功能性梗阻。女性因骨盆宽大较男性更易排出。
3、炎症粘连:
长期结石刺激可导致输尿管黏膜水肿增生,形成炎性息肉包裹结石。既往泌尿系统感染史者可能发生纤维化狭窄,需通过输尿管镜解除粘连。
4、平滑肌痉挛:
结石刺激引发输尿管痉挛性收缩时,可服用α受体阻滞剂松弛平滑肌。肾绞痛发作期间因痉挛剧烈可能暂时阻碍结石下行,痉挛缓解后可能恢复移动。
5、个体差异:
每日饮水量达3000毫升可增加尿流冲刷力,跳跃运动配合体位变化有助于结石位移。代谢异常体质者需同步调整饮食结构,控制尿酸及草酸摄入。
建议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适量补充柑橘类水果增加尿枸橼酸。突发剧烈腰痛伴血尿需急诊处理,B超监测超过两周未排出或合并发热应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跳绳、爬楼梯等垂直运动每日3次,每次15分钟可促进结石移动,但需注意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