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扁桃体炎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
1、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约占细菌性扁桃体炎病例的15%-30%,是引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主要病原体。该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可导致高热、咽痛等典型症状,其细胞壁抗原可能诱发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临床确诊需结合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
2、肺炎链球菌:
作为呼吸道常驻菌群,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该菌感染多表现为扁桃体表面灰白色渗出物,可能伴随中耳炎或鼻窦炎等相邻器官感染。老年患者及儿童更易受其侵袭。
3、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于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该菌产生的多种毒素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典型特征为扁桃体溃疡形成与持续性低热。耐甲氧西林菌株感染需特别注意抗生素选择。
4、流感嗜血杆菌: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常引起会厌炎等严重并发症。该菌需特殊培养基才能分离培养,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性扁桃体炎相似,但颈部淋巴结肿痛更为显著。
5、卡他莫拉菌:
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症状相对轻微但病程迁延。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治疗前建议进行药敏试验。常与病毒混合感染导致诊断困难。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淡盐水漱口可减少病原体定植。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刺激咽喉,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黏膜抵抗力。急性期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促进毒素排泄,恢复期可进行慢走等低强度运动改善循环功能。出现持续高热、吞咽困难或颈部淋巴结显著肿大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