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通常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初步诊断。尿常规检查能发现白细胞增多、亚硝酸盐阳性、尿潜血等异常指标,结合临床症状可辅助判断膀胱炎。
1、白细胞增多:
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膀胱炎的重要提示。正常尿液中白细胞应少于5个/高倍视野,膀胱炎患者常超过10个/高倍视野。白细胞增多反映泌尿系统存在炎症反应,需进一步结合细菌培养确认感染类型。
2、亚硝酸盐阳性:
约70%的膀胱炎由大肠杆菌引起,这类细菌可将尿液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尿常规中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3、尿潜血阳性:
膀胱黏膜炎症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尿常规可检测到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但需注意区分月经污染、结石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尿潜血,必要时需进行尿沉渣镜检确认红细胞形态。
4、尿蛋白轻微升高:
膀胱炎可能伴随少量尿蛋白渗出,通常不超过1+。若蛋白尿持续存在或程度较重,需警惕肾小球疾病等其他泌尿系统病变,建议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5、尿液浑浊度增加:
炎症细胞、细菌、黏液等物质可使尿液浑浊度增高。但该指标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比重升高,反映尿液浓缩状态。
确诊膀胱炎需结合尿常规、尿培养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建议检查前清洁外阴,留取中段尿以提高准确性。日常应注意多饮水、避免憋尿,女性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泌尿系统畸形等潜在诱因,必要时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急性期可适量饮用蔓越莓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可能抑制细菌黏附膀胱壁。
男性尿常规红细胞偏高可通过多饮水、抗感染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该现象通常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炎、前列腺疾病、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每日保持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可稀释尿液浓度,减少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建议选择白开水或淡茶,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充足水分还能促进细菌排出,对轻度尿路刺激症状有缓解作用。
2、抗感染治疗:
尿路感染是血尿常见原因,需进行尿培养确定病原体。常用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感染控制后红细胞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
3、控制血压血糖:
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会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导致红细胞漏出。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6.1毫摩尔/升以内。必要时使用缬沙坦等降压药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
4、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可预防尿酸结晶损伤尿路,每日肉类控制在150克以内。增加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C,但肾功能异常者需限制高钾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泌尿系统充血。
5、定期复查:
初次发现红细胞偏高需在1-2周后复查尿常规,持续异常者需进行泌尿系统超声、CT尿路造影等检查。4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排除肿瘤性病变可能。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长时间憋尿。适度运动时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冲击项目,减少篮球、骑马等可能造成泌尿系统震荡的活动。出现尿频尿急伴发热、腰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警惕急性肾盂肾炎等严重感染。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显微镜下血尿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