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穴位对预防心脏病发作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穴位刺激可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机制产生效果,但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作为独立预防手段。
部分研究表明,持续按压内关穴、膻中穴等特定穴位可能有助于缓解心悸、胸闷等轻微心血管症状。这些穴位位于手腕内侧和胸骨中线,传统医学认为其与心脏功能相关。动物实验显示穴位刺激可降低心肌耗氧量,人体观察性研究也报告了心率变异性改善等生理指标变化。对于轻度焦虑或功能性心血管不适的人群,穴位按压可能作为放松身心的辅助手段。
需要明确的是,已确诊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能依赖穴位按压预防急性发作。心肌梗死等危急情况发生时,穴位刺激无法替代溶栓、支架等关键治疗。现有临床证据中,穴位按压对血压、血脂等核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其效果持续时间较短且个体差异较大。部分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对照组设置不合理等方法学缺陷。
建议心血管高风险人群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预防措施,将穴位按压作为可能有益的补充疗法。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就医而非自行按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