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症状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水肿、尿量改变和皮肤瘙痒。慢性肾衰竭是肾功能逐渐丧失的病理过程,早期症状隐匿,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多系统表现。
1、乏力慢性肾衰竭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可能与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导致代谢废物蓄积有关。体内尿素氮、肌酐等毒素积累会影响肌肉和神经功能,患者易出现疲劳感。这种乏力通常休息后无法缓解,且随肾功能恶化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
2、食欲减退食欲减退是慢性肾衰竭常见消化道症状,多由尿毒症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口中有金属味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胃肠道水肿和代谢性酸中毒会进一步影响消化功能,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厌食症。
3、水肿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眼睑和下肢水肿,主要与钠水潴留和低蛋白血症有关。肾脏排水排钠能力下降会导致体液积聚,而尿蛋白丢失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肿多从身体低垂部位开始,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胸腔积液、腹水,需警惕急性左心衰竭风险。
4、尿量改变尿量变化是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标志,早期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导致夜间排尿次数增加,而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时尿量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尿中可能出现泡沫增多现象,提示蛋白尿的存在。
5、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是慢性肾衰竭晚期常见症状,与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尿毒症毒素沉积和钙磷代谢紊乱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瘙痒多呈全身性且夜间加重。患者皮肤干燥脱屑,可见抓痕和色素沉着,严重者可能出现皮肤钙化结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严格控制蛋白质和盐分摄入,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避免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肾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新发水肿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注意皮肤保湿护理,避免搔抓导致感染,维持良好心态对疾病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