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后鼻子不通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体位调整、复查处理等方式改善。术后鼻塞通常由黏膜水肿、分泌物滞留、瘢痕形成、感染或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能有效清除血痂和分泌物。每日2-3次冲洗可减轻黏膜水肿,促进纤毛运动恢复。注意水温控制在37℃左右,冲洗力度不宜过大。
2、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开具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有助于稀释分泌物。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常见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3、物理治疗:
蒸汽吸入可软化鼻腔分泌物,每次10-15分钟。局部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肿胀。超声雾化治疗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术区,需在医疗机构进行。
4、体位调整:
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利用重力作用减轻鼻腔充血。避免长时间低头动作,防止术区静脉回流受阻。日常保持头部高于心脏位置。
5、复查处理:
术后1周需复查鼻内镜,医生可清除血痂和肉芽组织。发现鼻腔粘连需及时分离,严重瘢痕增生可能需二次手术。定期随访至黏膜完全上皮化。
术后恢复期应保持环境湿度50%-60%,避免接触粉尘和冷空气刺激。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补充维生素A、C促进黏膜修复。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增强免疫力,但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和游泳。出现持续发热、脓性分泌物或剧烈头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