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改变不一定是冠心病。心电图ST-T改变可能由冠心病、心肌炎、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原因引起。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是ST-T改变的常见原因。心肌缺血时可能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心肌梗死。确诊需结合冠脉造影等检查。
2、心肌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反应可导致ST-T改变。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表现,部分病例会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肌酶谱检查和心脏磁共振有助于诊断。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电解质异常会影响心肌复极过程,造成ST段抬高或压低。这类改变通常伴随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纠正电解质失衡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
4、药物影响: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可能引起ST-T改变。这种药物性改变多为可逆性,停药后心电图异常通常消失。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
5、自主神经紊乱: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功能性ST-T改变。这类改变多见于更年期女性或长期精神紧张者,通常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发现ST-T改变时应避免过度紧张,建议记录日常活动与症状的关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注意控制钠盐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定期复查心电图并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必要时可考虑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或运动负荷试验。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更需严格控制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