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相遇--中法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培训感想
- 作者:刘华清|发布时间:2012-12-03|浏览量:2407次
11月的第一个周末,我们终于迎来了等候已久的首届中法精神分析培训,期间适逢北京2012年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厚厚的积雪压断了无数还没有来得及落叶的树枝,却丝毫没有削弱我们学习的热情,也没有阻挡住我们从四面八方前去上课的脚步。窗外,浪漫的雪花消无声息地飘落,窗内,来自浪漫国度的高尔德女士和峰思院长向我们婉转讲述着法国精神分析师对于临床工作和精神障碍的思考,其中的诸多细节给了我许多深刻的启示以及获得启示后的喜悦。在此只能略述一二。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
与高尔德女士的首次相遇
第一眼看到高尔德女士,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其优雅的披肩,也不仅是其保持姣好的身材和面容,更让我难忘的是高尔德女士那双历经六十余年的人生风雨之后仍象孩子般纯净的眼睛。而高尔德女士的课也让我感到,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保持一个平和、单纯和开放的心,随时对来访者带给我们的感觉开放,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或者说更机敏地抓住敏感时刻以恰当的方式与来访者互动。所以我理解的首次相遇,不是来访者与治疗师物理意义上的第一次相见,而是治疗师第一次以治疗师的眼睛或心观察到(或洞察到甚至潜意识地感受到)来访者的问题,然后给予干预(或者潜意识地干预),让患者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治疗师反馈(回执),改变就会随之发生。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治疗师需克制自己不要让这种心灵的互动被刻意的收集病史而毁于一旦。
在与儿童和他们的父母的工作中,我了解到原来在发现家庭的问题所在后,我们可以直接向父母提建议,之前我一直担心这么做会过于武断,但高尔德女士的案例告诉我们有时直接向父母提建议会有很好的效果,这让我们认识到,父母一些些小的改变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地变化。
几个儿童案例中关于第一印象的描述让那些鲜明的父母和孩子的形象至今还历历在目。让我认识到,治疗师随时随地关注自己的感受是多么重要,情绪和感受果真是心理治疗的灵魂。
其实,我很少接触14岁以下的儿童来访者,但是我的女儿刚刚3岁半,所以在听高尔德女士关于儿童案例的课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我女儿和她画的画。在高尔德女士讲儿童画画的发展过程时,我非常兴奋,因为我确实在女儿身上见证了这个发展过程。在后来我们科里举办的针对中法精神分析培训的研讨会时,我还向同事们分享了女儿的画,我很高兴现在她的画已经具备了太阳、土地、花、河流和树木等元素,她会画我们一家三口人出去逛街回家的场景,在她的画里也已经开始出现妈妈和爸爸(男性和女性)在衣着和身体上的不同,并且也能用她的画讲述我们家里发生的事情,如我偶尔训她时她去寻求爸爸的保护,她会把宝宝画在爸爸的旁边,而不是父母的中间(通常她都把宝宝画在爸爸妈妈的中间)。所以,如果以后有机会接触婴幼儿患者,我想我不会手足无措,至少会通过让他们画画来了解其内心世界、和父母的关系及评估其疾病的严重程度。
还有,那个移动的大石头给我的感触也颇深,说的是假如父母仅凭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不能给孩子一个明确不变的禁止,孩子就会不断挑战最后的界限,直到有人给其一个明确制止,而这个制止或许最后就是监狱。这给了我很大的一个启示该如何做妈妈。
来自峰思院长的灵思
与高尔德女士充满色彩和形像的课相比,峰思院长的课则更富有理性和逻辑,但某些内容给予我的喜悦并不亚于高尔德女士的课。非常遗憾,因为出门诊,我没能听峰思院长第二天的课,期待以后看录像吧。
关于学习的抑制的讨论与其说可用于指导临床,不如说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尤其是中国儿童的早教更具有指导意义。中国的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教,甚至在胎儿时就开始上各种班。流行于中国父母中间的一句名言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2、3岁的孩子就送去上幼儿园,幼儿园里则教授数学、英语、古诗、美术、舞蹈等各种课程。有一次我在小区的花园里陪孩子玩,惊闻一个四岁上私立的小男孩竟然留有数学、英语等家庭作业!中国的父母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里又学了什么。与此同时,我们在临床上不断接触到青少年就厌学的来访者。峰思院长的课或许最好地诠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理解,儿童最初的求知欲表现为带有感官满足的快感,如用嘴尝到糖的甜味,用手摸到橡皮泥的柔软,用眼睛看到漂亮的花,用脚感受蹦蹦床的弹性,在这些过程中,儿童很快乐。也就是说儿童对于知识的获得都处于感性的阶段。如果这个过程由其自然地发展,直道儿童发展出形成逻辑、象征和推理的能力,并问很多为什么时,我们才开始教知识,或许这样,儿童就可以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而过早的教知识,反而会抑制儿童用感官体验世界的兴趣,从而抑制其求知的欲望。所以或许中国的父母太焦虑了,其实我们只需陪伴孩子,跟随孩子的脚步,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要玩积木的时候就不要逼他被唐诗,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成长,就会很健康,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这种结果很可怕,我不知道是否是可逆的。
当然,俄狄浦斯情节没有适当地解决,如过于严厉的制止,使本我被阉割,也会导致学习的抑制。
院长的那句话:“冲动处于身和心的边缘。”我感到很有意思。但好像院长没有针对这句话展开讲,或许是第二天讲的,我没听。边缘人格结构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所以他们总是把内心的冲突通过冲动外化,他们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呢?希望以后能听到更精到的讲解。
关于综合会议,使我想到,虽然有的来访者确实可以只通过精神分析式的心理治疗就可以获益,但另一些患者确实需要各方面的帮助才能取得最好的康复,如药物、护士、家庭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这或许使精神分析师的自恋略受打击,但国内目前确实存在过度相信心理治疗而忽略药物治疗的情况,致使患者的状况迟迟得不到改善。所以,作为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师,不能认为我们可以拯救一切。谦卑地承认我们能做的其实是有限的,让患者获得多方面的帮助并不能削弱我们工作的伟大。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通过这次学习之后,我们心理科掀起了阅读弗洛伊德文集的热潮。大家认识到阅读弗洛伊德的原始文献在理解许多基本概念方面还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非常感谢姚洁博士和刘主任为我们成就了这场获益良多的培训,我们期待2013年春季与法国老师和姚博士再次相遇!
于宏华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