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早恋的?...
- 如何调试婚外恋带来的心理压力?
- 婚姻出现第三者
- 新华社记者就儿童心理问题采访魏...
- 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 首届中法精神分析取向治疗师连续...
- 强迫症的研究进展
- 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
- 关于参加首届中法精神分析培训的...
- 首次相遇--中法儿童青少年精神...
- 出生创伤对人生的影响
- 中法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培训班...
- 父爱缺失给孩子的影响
- 2012记录李维榕.家庭治疗实...
- 喜欢自伤的女孩 --- 心理...
- 西班牙喂奶写真呼吁母乳喂养
- 关于自杀科普文章的评论
- 婚姻出现第三者
- 幸福婚姻法则
- 心理治疗为什么要收费
- 于丹谈家庭教育
- 孩子上全托幼儿园好吗?
- 无端猜疑为哪般?
- 人格和性格是一回事吗?
- 该如何告诉孩子有关死亡的事情?
- 表扬夸奖孩子的六项基本原则
- 做自己的情人
- 新学期开学之心理准备
- 抽动障碍孩子的呐喊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 表扬和批评孩子的艺术
- 催眠治疗
- 婚外情是男人的天性?
- 好妈妈也学儿童心理课程 推荐序
- 好妈妈的儿童心理课程
- 国内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及心理治...
- 好妈妈心理课读后感
- 爱是什么
- 童话背后的心理学
- "孟母”之现代版
- 父母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 对俄狄普斯情结发展的思考
- 心酸的成长故事
-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领域的必要性
- 俄狄普斯情结的发现
- 如何面对压力?
- 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
- 给儿童最好的礼物 :一个和谐的...
- 学校恐怖症的表现、治疗、预防
- 性交疼痛和阴道痉挛的治疗
- 焦虑障碍患者的依恋关系特点
- 母亲成为孩子的镜子
- 如何创造幸福?
- 社会应进一步关注未成年人精神健...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 何为精神分析
- 强迫症患者就诊前须知
- 孩子为什么怕去上学?
- 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 心理...
- 家庭治疗有关问题回答
- 舞蹈治疗适用于那些人群?
- 花心男人最孤独
- 母子关系和内心安全感
- 和一位离异的女性想结婚,她的儿...
- 要让婚姻安然度过七年之痒
- 小组交流疏缓心理压力
- 依恋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
- 惊恐发作的表现和治疗(常常误诊...
- 改善记忆力的九个方法
- 健忘症的概念 表现与预防
- 如何给遭受创伤的孩子心灵抚慰?
- 团体治疗大师??欧文̶...
- 团体心理治疗后的感受
- 市级高考状元的考前心得
-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网上咨询回答
- 感情的相思使我无法静下心来备战...
- 面对高考 如何超长发挥?
- 给孩子简单快乐的童年
- 心理救援工作者应该早期介入
- 云南盈江心理救援在行动
- 躯体化及其意义的探讨
- 家庭治疗的适应症有哪些
- 父母管教太严厉孩子易患儿童缄默...
- 心理咨询发展前景
- 心理治疗随想
- 爱的联想
- 精神动力学治疗进食障碍
- 强迫性神经症的自恋机制
- 强迫症的初步动力学分析
- 酒瘾 怎么办.
- 儿童抽动症的表现和治疗
- 家庭治疗帮助心理困扰的儿童青少...
- 神经症个案初步心理解析
- 宝宝为什么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
- 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
-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需要强...
- 再谈孕妇与性生活注意事项
- 孕妇的性心理及其处理
- 孕妇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 女性怀孕期间的性心理
- 孕妇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宝宝健康关...
- 孕妇的心理健康与胎儿的健康发育
- 孕妇的心理特征
- 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和价值
- 爱的意义
- 给尊敬的患者一封信
- 日益亲近 读后感
- 如何送孩子入托?
- 孩子为什么爱咬指甲?
- 如何面对有睡眠问题的孩子?
- 正确的恋爱方式??来自心理学家
- 清华大学心理系彭凯平教授谈自杀...
- 家庭心理治疗简介
- 从早年依恋经历看婚恋方式
- 《小爸小妈教子枕边书》 评论
- 上海美丽女教师对我们的新书评论
- 面对高考 如何超长发挥?
- 团体心理治疗很有意思
- 早年安全依恋关系和儿童心理健康...
- 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及医院
- 家庭暴力,少了硝烟多了残酷
- 药物与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 恋父情节和恋母情结(转发)
- 你有权力了解你的心理医生的如下...
- 离异父母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
- 奥巴马给孩子立的九条有心理学意...
- 母乳喂养好,还是人工喂养好?
- 母乳喂养有益宝宝身体健康
- 如何安然渡过婚姻七年之痒
- 家庭治疗与个体心理治疗的区别
- 从阿妈的奶到情人的话
- 《小爸小妈教子枕边书》书评
- 怎样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治疗?
- 撒贝宁《午间一小时》:生产快乐...
- 心理学家如何化解父子冲突?
- 同性恋形成的综合性分析
- 一夜情背后的化学物质
- 一夜情背后的心理分析
- 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
- 如何调试婚外恋带来的心理压力?
- 要不要打孩子?后果有多严重?
- 明星和富豪们为何频频自杀 ?
- 老李心底的高兴劲儿哪去了?抑郁...
- 爱情、欲望、浪漫和依恋
- 温柔而坚定的爱孩子
- 打孩子的后果有多严重?
- 十年后再听李维榕老师讲课
- 养育儿子
- 隔代抚养的利弊
- 作者:刘华清|发布时间:2012-02-01|浏览量:1050次
??隔代抚养是一个社会问题,年轻的父母意识到这样做的的利弊,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一次早教知识的讲座上,在近百人的会场上,至少一半参加的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应该都是孩子的祖父母。这样的场面其实并不奇怪。
在我们中国,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隔代抚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的统计,北京市0?3岁的入托率只有12%,剩下的88%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隔代抚养。在农村,这种情况就更为典型,70%以上的孩子都是隔代抚养。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
我们的工作人员曾经做过一个随机调查,大约有50%的家长白天将孩子托付给长辈,晚上自己回来再带;30%的家长将孩子完全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自己一周、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见一次孩子;10%的家长将孩子托付给保姆;只有剩下的大约10%才是爸爸妈妈亲自带孩子。
尽管隔代抚养是当前非常普遍的主流方式,但是这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关于隔代抚养的利弊,越来越多地开始出现争议。在这场越来越热闹的争议中,专家和市民分成旗帜鲜明的两派。
专家主要从儿童心理方面考虑,反对隔代抚养,而市民则从现实考虑,支持隔代抚养,那么隔代抚养到底有什么利弊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趋利避害,利用有利的一面,而将不利的一面降低到最下呢?
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隔代抚养的好处和弊端。
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和论证调查,我们发现,隔代抚养主要围绕几个因素:
一是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这是隔代抚养最根本的一个因素,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有了孩子,压力也会随之增加,无论是从财力还是精力上说,都成为年轻父母选择让祖父母代替抚养的理由。
二是长辈们往往愿意为儿女带孩子。这在很多退了休的父母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没有自己太多的生活,曾经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然而当孩子成家立业,自己也就越发无聊了。于是,给自己“找点事儿”做的想法驱使他们渴望有个孙儿,这样会让自己感到有价值感,情感的需要也能得到满足,也许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就是天伦之乐了。
三是老人一般具有一定的育儿经验,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年轻的父母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的自己本身就是孩子,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别说照顾孩子了。而父母都养育过孩子,他们吃苦耐劳,不怕辛苦,遇到一些事情知道怎么处理,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好孩子。
以上这些,都是选择隔代抚养的原因之一。然而,凡事都有利有弊,也许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那些很难被发现的不利之处,才能更好的在隔代抚养中回避掉这些。
很多学者认为,隔代抚养的最大弊端是:重养轻教。作为孩子的祖父母,在抚养的过程中会更多的集中关注在孩子的身体健康上,无论如何,祖父母们明白孩子吃好喝好是一个重要的对儿女们交代的可见标准。对于一些只想有个孙儿陪伴自己,或给自己晚年增加快乐的祖父母们,只要给孩子在身体上照顾好,那么一切都不在重要。然而,这个养育的过程并非完全没有精神层面的照顾,只是祖父母们善于沿用个人经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存在方式是否得当的问题。
即便如此,隔代抚养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隔代疼爱”的现象,有些年轻的父母会抱怨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好的令自己感到嫉妒。因为在自己小时候并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疼爱。
与此同时,年轻的父母也发现孩子在祖父母家得到了充分照顾的同时,也正被无原则的溺爱着。那些被娇惯出的行为,常常让父母们感到头疼。然而,在中国这个“孝顺”的文化影响下,不能“以下犯上”指出祖父母的问题似乎是不被允许的。同时,加上很多年轻的父母自己本身从心理上都没有能与祖父母们“断奶”,因此家庭结构的界限不明确,也是造成隔代教养出现问题的因素之一。
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和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心理满足感是不一样的。渴望与母亲建立联结,是每个人的天性,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任何其他感情都替代不了的,即使老人将全部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依然取代不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说到这里,我们将隔代抚养的利弊都分析了一遍,隔代教育的好处,我们都清楚,隔代教育的弊端我们也都明白。
可是在现实条件之下,我们很难放弃隔代教育这种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该何去何从?
一方面,我们仍旧鼓励年轻的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量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同时,要考虑到为孩子尽可能的提供稳定的抚养者。不要选择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家之间轮流抚养的方式。尤其在儿童出生的前三年之间,一个稳定的抚养者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父母最好不要只在周末或节假日将孩子接到身边。既然生了孩子,就要担负起父母的角色。即便再辛苦,抚养孩子也是应尽的责任。
另一方面,便是对家中老人的提示:即便孙儿多么可爱,讨人喜欢。都应记住这不是自己的孩子。父母的角色应该还给他真正的父母。对于晚年的生活,没有人可以承担谁的幸福。老年人同样如此,如果只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那么抚养孩子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当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小生命的身上时,无形中便制造了很多压力给孩子。这些对于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都会有所影响。因此,在帮助儿女照顾孙儿的同时明确自己的身份,以及培养自己晚年的其他兴趣爱好。只有这样,可爱的孙儿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小贴士:如今社会上关于留守儿童的讨论很多,因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农村可能更多的是父母都不在身边,只有老人带小孩。在城镇很多都是白天小孩在老人身边,父母下班后把小孩接到自己身边。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带给小孩心灵上的创伤可能要更小一些,这也是我们目前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只是希望父母在下班以后能给予小孩更多精神上的关注。而对于那些纯粹的留守儿童,我们还是希望父母能想想办法把小孩接到自己的身边,否则将来生活条件可能是有所改善,但自己的小孩未必就能在心理上获得健康的成长。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