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早恋的?...
- 如何调试婚外恋带来的心理压力?
- 婚姻出现第三者
- 新华社记者就儿童心理问题采访魏...
- 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 首届中法精神分析取向治疗师连续...
- 强迫症的研究进展
- 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
- 关于参加首届中法精神分析培训的...
- 首次相遇--中法儿童青少年精神...
- 出生创伤对人生的影响
- 中法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培训班...
- 父爱缺失给孩子的影响
- 2012记录李维榕.家庭治疗实...
- 喜欢自伤的女孩 --- 心理...
- 西班牙喂奶写真呼吁母乳喂养
- 关于自杀科普文章的评论
- 婚姻出现第三者
- 幸福婚姻法则
- 心理治疗为什么要收费
- 于丹谈家庭教育
- 孩子上全托幼儿园好吗?
- 无端猜疑为哪般?
- 人格和性格是一回事吗?
- 该如何告诉孩子有关死亡的事情?
- 表扬夸奖孩子的六项基本原则
- 做自己的情人
- 新学期开学之心理准备
- 抽动障碍孩子的呐喊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 表扬和批评孩子的艺术
- 隔代抚养的利弊
- 催眠治疗
- 婚外情是男人的天性?
- 好妈妈也学儿童心理课程 推荐序
- 好妈妈的儿童心理课程
- 国内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及心理治...
- 好妈妈心理课读后感
- 爱是什么
- 童话背后的心理学
- "孟母”之现代版
- 父母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 对俄狄普斯情结发展的思考
- 心酸的成长故事
-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领域的必要性
- 俄狄普斯情结的发现
- 如何面对压力?
- 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
- 给儿童最好的礼物 :一个和谐的...
- 学校恐怖症的表现、治疗、预防
- 性交疼痛和阴道痉挛的治疗
- 焦虑障碍患者的依恋关系特点
- 母亲成为孩子的镜子
- 如何创造幸福?
- 社会应进一步关注未成年人精神健...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 何为精神分析
- 强迫症患者就诊前须知
- 孩子为什么怕去上学?
- 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 心理...
- 家庭治疗有关问题回答
- 舞蹈治疗适用于那些人群?
- 花心男人最孤独
- 母子关系和内心安全感
- 和一位离异的女性想结婚,她的儿...
- 要让婚姻安然度过七年之痒
- 小组交流疏缓心理压力
- 依恋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
- 惊恐发作的表现和治疗(常常误诊...
- 改善记忆力的九个方法
- 健忘症的概念 表现与预防
- 如何给遭受创伤的孩子心灵抚慰?
- 团体治疗大师??欧文̶...
- 团体心理治疗后的感受
- 市级高考状元的考前心得
-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网上咨询回答
- 感情的相思使我无法静下心来备战...
- 面对高考 如何超长发挥?
- 给孩子简单快乐的童年
- 心理救援工作者应该早期介入
- 云南盈江心理救援在行动
- 躯体化及其意义的探讨
- 家庭治疗的适应症有哪些
- 父母管教太严厉孩子易患儿童缄默...
- 心理咨询发展前景
- 心理治疗随想
- 爱的联想
- 精神动力学治疗进食障碍
- 强迫性神经症的自恋机制
- 强迫症的初步动力学分析
- 酒瘾 怎么办.
- 儿童抽动症的表现和治疗
- 家庭治疗帮助心理困扰的儿童青少...
- 神经症个案初步心理解析
- 宝宝为什么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
- 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
-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需要强...
- 再谈孕妇与性生活注意事项
- 孕妇的性心理及其处理
- 孕妇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 女性怀孕期间的性心理
- 孕妇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宝宝健康关...
- 孕妇的心理健康与胎儿的健康发育
- 孕妇的心理特征
- 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和价值
- 爱的意义
- 给尊敬的患者一封信
- 日益亲近 读后感
- 如何送孩子入托?
- 孩子为什么爱咬指甲?
- 正确的恋爱方式??来自心理学家
- 清华大学心理系彭凯平教授谈自杀...
- 家庭心理治疗简介
- 从早年依恋经历看婚恋方式
- 《小爸小妈教子枕边书》 评论
- 上海美丽女教师对我们的新书评论
- 面对高考 如何超长发挥?
- 团体心理治疗很有意思
- 早年安全依恋关系和儿童心理健康...
- 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及医院
- 家庭暴力,少了硝烟多了残酷
- 药物与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 恋父情节和恋母情结(转发)
- 你有权力了解你的心理医生的如下...
- 离异父母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
- 奥巴马给孩子立的九条有心理学意...
- 母乳喂养好,还是人工喂养好?
- 母乳喂养有益宝宝身体健康
- 如何安然渡过婚姻七年之痒
- 家庭治疗与个体心理治疗的区别
- 从阿妈的奶到情人的话
- 《小爸小妈教子枕边书》书评
- 怎样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治疗?
- 撒贝宁《午间一小时》:生产快乐...
- 心理学家如何化解父子冲突?
- 同性恋形成的综合性分析
- 一夜情背后的化学物质
- 一夜情背后的心理分析
- 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
- 如何调试婚外恋带来的心理压力?
- 要不要打孩子?后果有多严重?
- 明星和富豪们为何频频自杀 ?
- 老李心底的高兴劲儿哪去了?抑郁...
- 爱情、欲望、浪漫和依恋
- 温柔而坚定的爱孩子
- 打孩子的后果有多严重?
- 十年后再听李维榕老师讲课
- 养育儿子
- 如何面对有睡眠问题的孩子?
- 作者:刘华清|发布时间:2010-06-08|浏览量:396次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
星星现在已经是个5岁大的孩子了,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一向表现的乖巧可爱,老师总是觉得星星是个性格内向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老实孩子。
星星的幼儿园是全托式的,即便是这样每到周末妈妈也常常不来接他回家。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依偎在老师的怀里睁着大大的眼睛,嘴里不停的念叨:“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呀?”老师听着星星的询问,眼泪总是在眼眶里打转,因为老师知道星星的命运太坎坷了。
星星的出生是一次意外,本就生活拮据的爸爸和妈妈根本无力抚养他,随着星星的出生,家庭矛盾也愈演愈烈,爸妈的争吵与厮打已经成为小星星习以为常的噩梦。在这样的环境中,星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星星爸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星星和妈妈,留下孤儿寡母独自生活,为了生活只能将星星放在幼儿园让老师代管。
一天夜里,星星浑身抖动着大叫:“啊!妈妈呀,大灰狼来咬我了!”老师费力的把星星从噩梦里唤醒,星星一脸的惊恐表情和发呆的眼神,也吓坏了老师。老师知道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最近一段时间星星常常会在夜晚发出怪异的声音。这让其他小朋友的睡眠受到了影响,也让老师对此忧心忡忡。
星星在梦中常常惊醒,面部表情惊恐,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出汗,躁动不安。往往这个时候老师想唤醒星星也比较困难,在噩梦袭来的时候,星星常常对老师的呼唤不加理睬,不停的哭泣和叫喊,似乎是正在遭受着某种强烈的痛苦。老师对星星的表现感到担忧,同时老师也明白这与星星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星星早年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打骂声,这让一个小孩子感到恐慌没有安全感,也常常会因为父母争吵而受到惊吓,神经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3岁左右的时候,爸爸又突然离开了他和妈妈。随之而来的是妈妈‘无情’的将其寄托在幼儿园内长期与星星分离。这对于一个稚嫩的生命,无异是一次又一次致命打击。
星星的问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儿童睡眠障碍,一些有经验的抚养者把星星的这种情况称为“夜惊”。夜惊症又称梦恐症或夜间惊悸,常常发生在夜间入睡30分钟至2个小时之内,多见于3到7岁儿童。发作频率不定有一月或数月一次。患儿常被噩梦惊醒,有时突然坐起,双眼睁大直视或紧闭,常伴有大声吼叫或自言自语,成年人往往无法分辨其内容。夜惊症发作表现往往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出现恐惧、出汗、瞳孔散大、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悸等情况,有时也会出现幻听、幻视、神志不清不认家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发作持续时间为1至10分钟不等,之后可继续入睡。唤醒后,患儿对清醒前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只能表达感到很害怕。这种幼儿期的睡眠障碍,与情绪紧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幼儿5--7岁的幼儿较为常见,男性幼儿的发生率较高。
夜惊症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所致,发生率约占正常儿童的1%--3%,成年后可自行消失。研究发现,本症发作的原因可有以下几点:
遗传因素:约有一半的夜惊症儿童有家族史,其父母某一方也有过这种情况,因而推测可能与大脑发育缺陷有关。这样的儿童在心理因素作用下比较容易发作。
心理因素:一些心理刺激因素也会成为夜惊症患病原因,比如孩子受到惊吓,突然与父母分离,父母争吵,发生意外事故,受到严厉的批评或听到看到一些恐怖的事情等,均可引起夜惊症。
其他原因:研究发现一些幼儿由于患有饶虫等寄生虫病,也可导致夜惊的发生。
夜惊症的发生程度与频率和儿童的年龄、性格有一定关系。往往敏感、胆小的儿童容易发生或经常发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惊的现象也会消失。
小贴士:
针对儿童夜惊症,家长首先要了解其发作的原因。在孩子睡觉前避免儿童造成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让孩子在宽松、心理平衡的情况下入睡。
经常发生夜惊的孩子存在持续的焦虑状态,因此对于经常发生夜惊的儿童,因进行心理疏导。可采取家庭治疗、游戏治疗、支持性疗法等方式进行干预。于此同时,家长也不必对幼儿夜惊发作过于紧张,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也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夜惊发作后,要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抚,帮助儿童继续入睡等。
幼儿夜惊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若反复发作,并次数频率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类药物。
在预防上,父母温暖如春的陪伴是最好方法,避免儿童听到一些能够产生紧张恐惧情绪的故事或看到紧张恐怖的影视作品等。本病一般会随着年龄增长,诱因解除逐渐消失自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