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早恋的?...
- 如何调试婚外恋带来的心理压力?
- 婚姻出现第三者
- 新华社记者就儿童心理问题采访魏...
- 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 首届中法精神分析取向治疗师连续...
- 强迫症的研究进展
- 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
- 关于参加首届中法精神分析培训的...
- 首次相遇--中法儿童青少年精神...
- 出生创伤对人生的影响
- 中法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培训班...
- 父爱缺失给孩子的影响
- 2012记录李维榕.家庭治疗实...
- 喜欢自伤的女孩 --- 心理...
- 西班牙喂奶写真呼吁母乳喂养
- 关于自杀科普文章的评论
- 婚姻出现第三者
- 幸福婚姻法则
- 心理治疗为什么要收费
- 于丹谈家庭教育
- 孩子上全托幼儿园好吗?
- 无端猜疑为哪般?
- 人格和性格是一回事吗?
- 该如何告诉孩子有关死亡的事情?
- 表扬夸奖孩子的六项基本原则
- 做自己的情人
- 新学期开学之心理准备
- 抽动障碍孩子的呐喊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 表扬和批评孩子的艺术
- 隔代抚养的利弊
- 催眠治疗
- 婚外情是男人的天性?
- 好妈妈也学儿童心理课程 推荐序
- 国内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及心理治...
- 好妈妈心理课读后感
- 爱是什么
- 童话背后的心理学
- "孟母”之现代版
- 父母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 对俄狄普斯情结发展的思考
- 心酸的成长故事
-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领域的必要性
- 俄狄普斯情结的发现
- 如何面对压力?
- 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
- 给儿童最好的礼物 :一个和谐的...
- 学校恐怖症的表现、治疗、预防
- 性交疼痛和阴道痉挛的治疗
- 焦虑障碍患者的依恋关系特点
- 母亲成为孩子的镜子
- 如何创造幸福?
- 社会应进一步关注未成年人精神健...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 何为精神分析
- 强迫症患者就诊前须知
- 孩子为什么怕去上学?
- 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 心理...
- 家庭治疗有关问题回答
- 舞蹈治疗适用于那些人群?
- 花心男人最孤独
- 母子关系和内心安全感
- 和一位离异的女性想结婚,她的儿...
- 要让婚姻安然度过七年之痒
- 小组交流疏缓心理压力
- 依恋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
- 惊恐发作的表现和治疗(常常误诊...
- 改善记忆力的九个方法
- 健忘症的概念 表现与预防
- 如何给遭受创伤的孩子心灵抚慰?
- 团体治疗大师??欧文̶...
- 团体心理治疗后的感受
- 市级高考状元的考前心得
-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网上咨询回答
- 感情的相思使我无法静下心来备战...
- 面对高考 如何超长发挥?
- 给孩子简单快乐的童年
- 心理救援工作者应该早期介入
- 云南盈江心理救援在行动
- 躯体化及其意义的探讨
- 家庭治疗的适应症有哪些
- 父母管教太严厉孩子易患儿童缄默...
- 心理咨询发展前景
- 心理治疗随想
- 爱的联想
- 精神动力学治疗进食障碍
- 强迫性神经症的自恋机制
- 强迫症的初步动力学分析
- 酒瘾 怎么办.
- 儿童抽动症的表现和治疗
- 家庭治疗帮助心理困扰的儿童青少...
- 神经症个案初步心理解析
- 宝宝为什么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
- 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
-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需要强...
- 再谈孕妇与性生活注意事项
- 孕妇的性心理及其处理
- 孕妇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 女性怀孕期间的性心理
- 孕妇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宝宝健康关...
- 孕妇的心理健康与胎儿的健康发育
- 孕妇的心理特征
- 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和价值
- 爱的意义
- 给尊敬的患者一封信
- 日益亲近 读后感
- 如何送孩子入托?
- 孩子为什么爱咬指甲?
- 如何面对有睡眠问题的孩子?
- 正确的恋爱方式??来自心理学家
- 清华大学心理系彭凯平教授谈自杀...
- 家庭心理治疗简介
- 从早年依恋经历看婚恋方式
- 《小爸小妈教子枕边书》 评论
- 上海美丽女教师对我们的新书评论
- 面对高考 如何超长发挥?
- 团体心理治疗很有意思
- 早年安全依恋关系和儿童心理健康...
- 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及医院
- 家庭暴力,少了硝烟多了残酷
- 药物与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 恋父情节和恋母情结(转发)
- 你有权力了解你的心理医生的如下...
- 离异父母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
- 奥巴马给孩子立的九条有心理学意...
- 母乳喂养好,还是人工喂养好?
- 母乳喂养有益宝宝身体健康
- 如何安然渡过婚姻七年之痒
- 家庭治疗与个体心理治疗的区别
- 从阿妈的奶到情人的话
- 《小爸小妈教子枕边书》书评
- 怎样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治疗?
- 撒贝宁《午间一小时》:生产快乐...
- 心理学家如何化解父子冲突?
- 同性恋形成的综合性分析
- 一夜情背后的化学物质
- 一夜情背后的心理分析
- 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
- 如何调试婚外恋带来的心理压力?
- 要不要打孩子?后果有多严重?
- 明星和富豪们为何频频自杀 ?
- 老李心底的高兴劲儿哪去了?抑郁...
- 爱情、欲望、浪漫和依恋
- 温柔而坚定的爱孩子
- 打孩子的后果有多严重?
- 十年后再听李维榕老师讲课
- 养育儿子
- 好妈妈的儿童心理课程
- 作者:刘华清|发布时间:2012-01-03|浏览量:722次
2011年的最后一天,当我正在哺育出生刚70天的宝宝时,接到了刘华清教授的任务??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作拟篇推荐序。作为一个心理学界的晚辈,我把这项荣幸的任务作为一次向前辈们学习的宝贵机会,同时,也作为一个刚上岗不久的新妈妈,向从事儿童心理学多年的前辈们取取经。
我是一个对书非常挑剔的读者,尤其对心理学读物,除了最新翻译的译著,国内的读物基本不会入选我的书架。理由是:通俗又深刻,有理论深度又具有亲和力的心理学读物,国内与国外的同行相比,有较大差距。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
但在看到这本书书名的一刹那,一股温柔的感觉就从心头涌起:“儿童心理课”。是啊,作为年轻的新爸新妈,除了浅尝辄止地从各类育儿书籍中断章取义地搜刮点零星的经验,生吞活剥一些半生不熟的理论外,我们更需要智慧的引导和启迪。而这份源于爱的智慧,其实是建立在践行科学之理和理性之爱的基础之上的。
“家庭会伤人”,看似温暖的家庭港湾,其实可能氤氲密布,酝酿着暴风骤雨;组成甜美小家庭的新爸新妈,也并非全然从新开始,而是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将自己生命的印迹通过一言一行烙刻在孩子原本无暇的灵魂画布上。爱无罪,而错在如何去爱。难道父母就是伤害自己孩子的罪人么?
这本书和同类诸多育儿读本最大的不同即在于,以独特个性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诠释,解答了这个疑问。“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这句自体心理学学派的经典名言,贯穿于本书的每一句行文,经典的心理学理论结合生动典型的案例,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悟。“真佛只说家常话”,真理的开悟启迪,无需繁琐的文字游戏。此书的每一个案例分析,每一段明理诠释,都显得如家常话般平实亲切却又字字入理。
此书蕴含着隽永清新的深情,文如其人,字里行间传递着作者对每一位宝宝和新爸新妈的殷切祝福和期盼。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理论阐释,也没有庞杂纷繁的经验说教,一个个生动典型的小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似乎我们自己就是案例中的主人公。
见过刘华清教授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份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副他本人的肖像画??不仅把他本人,同时也把一群可亲、可敬、可信、可爱的儿童心理学专家真实地呈现在每一位父母面前。他们就像与读者平起平坐又和蔼可亲的智者,将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顿悟娓娓道来。
我真诚地希望和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分享这本难得的好书。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包新宇 博士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