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哺乳期确实有可能得乳腺癌,但概率较低。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哺乳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和乳腺组织活跃,可能增加一定风险。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包括定期检查、健康生活方式和必要时医疗干预。
1、遗传因素
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尤其是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哺乳期女性如果有家族病史,应更加关注乳腺健康,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乳腺X线检查。
2、激素水平变化
哺乳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刺激乳腺细胞异常增生,增加乳腺癌风险。建议哺乳期女性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3、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
长期熬夜、压力大、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哺乳期女性应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同时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烟草和酒精。
4、乳腺健康管理
哺乳期女性应定期自我检查乳房,注意是否有肿块、疼痛或乳头溢液等异常症状。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乳腺超声、乳腺X线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5、治疗方法
如果确诊乳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方式可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术;放疗用于术后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
哺乳期女性应重视乳腺健康,通过定期检查、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就医,降低乳腺癌风险。即使患病,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也能显著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