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哺乳期确实可能得乳腺癌,但发生率相对较低。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哺乳期女性需关注乳房健康,定期自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1、遗传因素
乳腺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哺乳期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增加。建议有家族史的女性在哺乳期加强乳房检查,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
2、激素水平变化
哺乳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可能影响乳腺细胞的分化,增加乳腺癌风险。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稳定激素水平。
3、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哺乳期女性应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4、乳房健康管理
哺乳期女性应定期进行乳房自查,观察是否有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异常症状。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明确诊断。
5、治疗方法
如果确诊乳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手术方式可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术;放疗用于术后局部控制;化疗和靶向治疗则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哺乳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哺乳期女性应重视乳房健康,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乳房管理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风险,保障自身和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