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通常被认为较大。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评估主要有息肉直径、症状表现、生育需求、恶变概率、影像学特征等因素。
1、息肉直径临床以10毫米作为重要分界点,小于10毫米的息肉多建议观察,超过该尺寸可能引起异常子宫出血或不孕等问题。超声检查可清晰测量息肉最大径线,宫腔镜检查能更精准评估立体形态。
2、症状表现无论息肉大小,若已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绝经后出血等症状均需重视。部分5-8毫米的小息肉因位于宫颈管内,也可能引发接触性出血等临床症状。
3、生育需求计划妊娠者发现超过5毫米的息肉即建议处理,因息肉可能阻碍胚胎着床。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可改善宫腔环境,术后3个月经周期后即可尝试受孕。
4、恶变概率绝经后女性息肉超过15毫米时恶变风险增加,需行诊断性刮宫。40岁以下患者息肉恶变概率极低,但快速增长或血流丰富的息肉仍需病理确诊。
5、影像学特征超声显示息肉基底宽大、内部血流丰富时提示生长活跃。磁共振检查有助于鉴别黏膜下肌瘤,三维超声能评估息肉与输卵管开口的位置关系。
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后应记录月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息肉蒂部扭转。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期间可服用短效避孕药减少出血。备孕女性宜在排卵期监测息肉对内膜的影响,绝经后女性出现任何出血都应及时就诊。日常保持会阴清洁,补充维生素E和铁剂预防贫血,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有助于激素水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