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并减少复发。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治疗目标为诱导缓解、维持缓解并预防并发症。
1、药物治疗轻中度活动期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肠道炎症,若效果不佳可升级为布地奈德胶囊或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对于激素依赖或无效患者,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或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调整方案,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复发。
2、营养支持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需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营养。急性期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减轻肠道负担,缓解期逐步过渡至整蛋白型。严重营养不良者需短期配合肠外营养支持。
3、手术治疗出现肠梗阻、穿孔、瘘管等并发症时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常用术式包括狭窄成形术或肠段切除术。术后仍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防止复发,约半数患者10年内需二次手术。手术不能根治疾病,但能解决并发症问题。
4、并发症管理常见并发症包括肛周病变、骨质疏松、贫血等。肛周脓肿需引流并使用甲硝唑片联合环丙沙星片抗感染,贫血患者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营养评估,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
5、生活方式调整戒烟可降低复发概率,避免摄入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减少肠道刺激。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配合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必要时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克罗恩病患者需终身随访监测,每3个月复查炎症指标与营养状况。急性期每1-2周复诊调整用药,缓解期每6个月进行肠镜评估。记录日常症状与饮食反应,出现血便、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通过医患配合可实现长期临床缓解,维持正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