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是两种不同的肾脏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紫癜肾炎通常由过敏性紫癜引起,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及肾脏损害;肾病综合征则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
1、病因差异紫癜肾炎属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由过敏性紫癜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炎症。肾病综合征多为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理类型包括微小病变型、膜性肾病等。
2、典型症状紫癜肾炎患者除肾脏表现外,常伴有下肢对称性紫癜、腹痛或关节肿痛。肾病综合征核心症状为高度水肿尤其是眼睑和下肢,尿中泡沫增多提示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或腹水。
3、实验室检查紫癜肾炎尿检可见血尿伴蛋白尿,血清IgA水平可能升高。肾病综合征诊断需满足尿蛋白大于3.5克/天、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常合并高胆固醇血症。
4、病理改变紫癜肾炎肾活检可见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病变。肾病综合征病理表现多样,儿童多见微小病变型,成人常见膜性肾病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5、治疗方向紫癜肾炎轻症可自愈,重症需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肾病综合征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方案,常用环磷酰胺片、他克莫司胶囊等,部分患者需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两类疾病均需长期随访肾功能,紫癜肾炎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肾病综合征患者需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减少时需及时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注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