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是两种不同的肾脏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由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表现为血尿、水肿和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则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病因多样且病程较长。
1、病因差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部分病例与遗传因素相关。两者发病机制复杂,但免疫异常在疾病发展中均起关键作用。
2、症状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肉眼血尿、晨起眼睑水肿和血压升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肾病综合征则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特征,每日尿蛋白超过3.5克,伴随低蛋白血症导致全身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胸腹水。
3、实验室检查急性肾小球肾炎尿检可见红细胞管型和蛋白尿,血补体C3水平降低。肾病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显示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高胆固醇血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肾活检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和分型具有决定性意义。
4、治疗原则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控制血压、限制盐分摄入、利尿消肿,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肾病综合征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严重病例需使用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5、预后转归急性肾小球肾炎儿童患者90%可完全康复,成人预后相对较差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易复发,部分类型可能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治疗。长期随访监测尿蛋白、肾功能对评估预后至关重要。
对于肾脏疾病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水肿加重、尿量减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不可逆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