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后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败血症,但若烫伤创面处理不当或继发严重感染,可能增加败血症风险。烫伤后败血症的发生与创面深度、面积、护理措施及个体免疫力密切相关。
浅表烫伤通常仅损伤表皮层,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或水疱,这类烫伤若及时清洁消毒并保持干燥,感染概率较低。日常可使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降低局部温度,涂抹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摩擦。此时病原体难以通过完整真皮层侵入血液,败血症风险极低。
深度烫伤如Ⅲ度烫伤可能破坏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形成焦痂或开放性创面,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定植。若未规范清创或延误治疗,细菌可能通过受损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寒战、高热、心率加快等全身炎症反应。对于大面积深度烫伤患者,需立即就医进行创面处理,必要时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同时监测血常规、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
烫伤后应避免使用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涂抹伤口,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出现创面渗液增多、周围皮肤红肿热痛或发热乏力等症状时,须及时至烧伤科或急诊科就诊。儿童、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较弱,更需加强创面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