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通常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食物中毒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常见表现包括胃肠不适、头晕、恶心、呕吐等。
食物中毒引起的头晕恶心多与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刺激胃肠黏膜或进入血液循环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感染可导致胃肠黏膜炎症,引发恶心呕吐的同时,毒素吸收后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出现头晕乏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剧烈恶心呕吐并伴随眩晕。部分有毒植物或化学物质污染食物后,可能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伴随恶心。食用未煮熟的河豚等含有神经毒素的食物,会迅速引发头晕、口唇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除损伤肝脏外,也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
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轻微症状可观察12-24小时,期间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血便等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饮食应从米汤、稀粥等流质开始,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日常需注意食物储存条件,生熟分开,肉类海鲜充分加热,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