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保持卫生、及时就医和合理用药。
1、肠道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是肠道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这些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容易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密集场所传播。病毒通过口腔、鼻腔或眼睛进入体内,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3-7天。
2、环境因素
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的环境会增加感染风险。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传播。家长需注意保持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定期消毒儿童常接触的物品。
3、生理因素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更容易感染病毒。营养不良或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儿童感染风险更高。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4、预防措施
- 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后。
- 环境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儿童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
- 隔离措施:发现孩子感染后,应及时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防止传播。
5、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轻症可通过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重症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 饮食调理: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 护理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疱疹,防止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家长需警惕重症病例,如出现高热不退、呕吐、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护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