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药物过敏反应主要与个体免疫系统异常、药物成分刺激、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并就医干预。
轻度药物过敏可能仅表现为皮肤瘙痒或局部皮疹,但未及时处理时可能进展为全身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部分患者会出现面部肿胀、眼睑发红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停药后逐渐缓解。皮肤症状虽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持续搔抓可能导致继发感染。
中度过敏反应常累及呼吸系统,出现喘息、呼吸困难或胸闷等症状。支气管痉挛可能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此时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这些症状往往提示过敏反应正在向全身扩散。
重度过敏反应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危险,表现为血压骤降、意识模糊、脉搏微弱等循环衰竭症状。这种全身性超敏反应可在数分钟内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同时可能伴随喉头水肿引发窒息风险,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抢救。
长期未治疗的药物过敏可能诱发血清病样反应,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等迟发型超敏症状。某些抗生素过敏还可能引起药物热或特定器官损伤,如青霉素过敏相关的间质性肾炎。反复接触致敏药物会加重免疫系统紊乱。
药物过敏导致的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虽较少见,但可能造成持续性损害。部分化疗药物过敏会诱发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严重皮肤黏膜病变。这些特殊类型过敏反应往往需要专科综合治疗。
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记录药物名称及过敏症状特征。过敏体质者就医时应主动告知过敏史,避免使用结构相似的替代药物。日常应随身携带医疗警示手环,家中常备抗组胺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严重过敏史患者建议进行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致敏原,必要时可考虑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