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放置、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子宫脱垂通常由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加、盆底组织退化、雌激素水平下降、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减少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站立,避免提举重物或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保持规律排便防止便秘,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摄入量,有助于维持正常肠道功能。
2、盆底肌锻炼坚持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每日进行3组收缩训练,每组重复10-15次。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辅助定位正确肌群,配合电刺激疗法改善肌肉神经控制。持续锻炼3-6个月可减轻轻度脱垂症状。
3、子宫托放置环形或立方体子宫托适用于不愿手术的中重度患者,需定期消毒更换。放置前需测量阴道长度选择合适型号,放置后每3-6个月复查调整。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溃疡,需配合雌激素软膏使用。
4、药物治疗局部应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阴道黏膜萎缩,增强盆底组织弹性。地屈孕酮片调节内分泌水平,延缓盆底支持结构退化。迈之灵片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盆腔充血,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
5、手术治疗经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适合年轻有生育需求者,曼氏手术切除子宫后行阴道顶端悬吊。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创伤较小,术后需避免负重3个月。高龄患者可选择阴道封闭术,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并发症。
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避免局部潮湿,每日温水清洗会阴部。练习腹式呼吸代替屏气用力,睡眠时抬高臀部减轻压迫。定期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合并尿失禁需同步治疗。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需遵循医嘱指导。出现阴道出血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