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危险期通常为1-3个月,具体时间与个体恢复情况、排斥反应控制效果及并发症管理等因素相关。
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是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高发阶段。此时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尚未稳定,受者需密切监测体温、尿量及移植肾区疼痛情况。术后2-4周可能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或发热,需通过肾穿刺活检确诊并及时调整免疫方案。同时由于大剂量激素使用,肺部感染和伤口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需定期进行胸部CT和病原学检查。
术后2-3个月进入慢性排斥反应观察期。此阶段免疫抑制剂逐渐减量,但药物毒性可能引发肝肾功能异常。需通过规律复查血药浓度、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来评估药物安全性。部分受者可能出现巨细胞病毒激活或BK病毒肾病,需通过PCR检测病毒载量进行筛查。移植肾功能稳定者在此阶段可逐步恢复轻体力活动,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术后3个月后若未发生严重排斥或感染,多数受者进入相对稳定期。但仍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及移植肾超声。日常生活中需保持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和人群密集场所,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水肿或尿量变化时须立即就医。规范的随访管理和良好的依从性是延长移植肾存活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