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萎缩不一定是尿毒症,但可能是尿毒症的病因之一。双肾萎缩通常由慢性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等因素引起,而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若双肾萎缩导致肾功能严重受损,可能进展为尿毒症。
双肾萎缩指肾脏体积缩小,常见于长期慢性肾脏病或肾缺血。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血肌酐轻度升高或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贫血、高血压等症状。此时通过控制血压、限制蛋白摄入等措施,可延缓肾功能恶化。若未及时干预,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至终末期,则可能发展为尿毒症,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尿毒症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最终转归,除双肾萎缩外,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也可导致。其典型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意识障碍等,需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治疗。但双肾萎缩患者若肾功能代偿良好,未达到尿毒症诊断标准,则不属于尿毒症。
建议双肾萎缩患者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并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饮食上需限制高钾、高磷食物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若出现水肿、乏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肾脏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