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心衰的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休克等。重度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终末期表现,通常由心肌梗死、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引起,患者需立即就医治疗。
1、呼吸困难重度心衰患者由于肺淤血和肺水肿,常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尤其在平卧时加重,被迫采取端坐呼吸。这种症状与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肺循环压力升高有关,患者可能伴随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需通过吸氧、利尿剂等措施缓解,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2、下肢水肿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导致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腰骶部及阴囊。水肿与钠水潴留、静脉回流障碍有关,长期水肿可能引发皮肤溃疡。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
3、乏力心输出量显著降低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患者出现持续疲劳、活动耐量急剧下降,轻微活动即感心悸气促。这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减退、外周肌肉缺氧有关,可能伴随四肢发冷、意识模糊等末梢循环不良表现。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夜间睡眠中突发窒息感而惊醒,需立即坐起喘息,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同时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支气管收缩。发作时需保持半卧位,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
5、心源性休克最危重的表现,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并伴器官灌注不足,如尿量减少、皮肤湿冷、意识障碍等。多由大面积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骤降,需紧急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必要时行机械循环支持。
重度心衰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监测体重变化,避免高盐饮食。保持适度活动但避免劳累,遵医嘱规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改善预后的药物。注意观察尿量、下肢水肿程度等指标,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胸痛应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防范心源性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