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早期症状主要有视野缺损、眼压升高、头痛眼胀、虹视现象、恶心呕吐等。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早期发现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1、视野缺损青光眼早期可能出现周边视野逐渐缩小的现象,患者常感觉视野边缘有暗影遮挡。这种缺损通常从鼻侧开始,逐渐向中心扩展。早期视野缺损不易察觉,需通过专业视野检查才能发现。定期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2、眼压升高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特征,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青光眼患者眼压可能超过21毫米汞柱,但部分患者眼压可在正常范围内。眼压升高可能导致视神经受压,长期可致不可逆损伤。测量眼压是青光眼筛查的重要手段。
3、头痛眼胀部分青光眼患者早期会出现轻度头痛或眼部胀痛感,尤其在用眼过度后症状加重。这种不适感可能被误认为视疲劳或偏头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头痛眼胀更为剧烈,常伴有视力急剧下降,需立即就医。
4、虹视现象青光眼患者看光源时可能出现彩虹样光环,称为虹视现象。这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角膜水肿,光线通过时发生折射所致。虹视现象在暗处或夜间更为明显。出现此症状应及时就诊,排除青光眼可能。
5、恶心呕吐急性青光眼发作时可伴随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这与眼压急剧升高刺激三叉神经有关。这类症状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若同时出现眼部不适和视力下降,应高度怀疑青光眼急性发作,须立即到眼科急诊处理。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更应提高警惕。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一次性大量饮水等可能诱发眼压升高的行为。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如出现上述任何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确诊青光眼后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