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缺铁可通过口服铁剂、添加高铁辅食、维生素C辅助吸收、调整喂养方式、治疗原发病等方式快速改善。缺铁可能由先天储备不足、辅食添加不当、慢性失血、吸收障碍、生长过快等原因引起。
1、口服铁剂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溶液是常用补铁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缺铁性贫血婴儿,能直接提升血清铁含量。富马酸亚铁颗粒对胃肠刺激较小,适合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吸收率较高,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大便颜色变黑。使用铁剂期间应定期复查血红蛋白,避免过量补铁导致中毒。所有铁剂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2、高铁辅食强化铁米粉可作为6月龄以上婴儿的首选辅食,每100克约含6毫克铁。动物肝脏泥每周添加2-3次,猪肝每100克含铁22.6毫克且血红素铁吸收率高。红肉如牛肉泥含铁量达3.3毫克/100克,建议与富含维生素C的果泥搭配食用。绿叶蔬菜如菠菜需焯水后制作菜泥,配合肉类可提高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蛋黄应从1/4个开始逐步增加,注意观察过敏反应。
3、维生素C辅助猕猴桃、草莓等水果制成的果泥可促进非血红素铁转化吸收,建议在喂食高铁辅食后1小时内给予。新鲜橙汁稀释后喂养,维生素C含量约33毫克/100毫升。番茄肉末粥通过有机酸和氨基酸共同作用提升铁利用率。西蓝花土豆泥既含铁又含维生素C,是理想的组合辅食。需避免与牛奶同食,钙会抑制铁吸收。
4、喂养调整母乳喂养儿4-6个月后需及时添加辅食,因母乳铁含量仅0.3-0.5毫克/升。配方奶应选择铁强化型,铁含量标准为4-12毫克/升。减少每日奶量至700-800毫升,过量奶制品会抑制食欲影响辅食摄入。避免饭前1小时饮用牛奶或茶类饮料,其中的钙和鞣酸会干扰铁吸收。建立规律喂养节奏,保证每日有2-3次高铁辅食摄入机会。
5、治疗原发病慢性腹泻患儿需先控制感染,修复肠粘膜才能改善铁吸收。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肠出血应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先天性铁代谢异常需基因检测确诊,可能需要特殊铁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铁消耗增加时,应同步进行免疫调节。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缺铁需先进行驱虫治疗,常见于18月龄以上幼儿。
补铁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4-6周以补充储存铁。日常可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阳光照射有助于改善循环功能。避免给婴儿饮用未经煮沸的矿泉水,其中的碳酸氢盐会影响铁吸收。烹饪用具建议使用铁锅,尤其适合制作酸性食物时增加铁溶出。早产儿、双胞胎等高风险群体应从2-3月龄开始预防性补铁,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毫克元素铁,持续补充至1周岁。若补铁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克/升,需重新评估是否存在持续失血或吸收障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