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取出手术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感染风险、骨折再发、神经损伤、关节僵硬等后遗症。手术操作技术、术后护理、个体差异、康复训练、基础疾病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后遗症发生概率。
1、局部疼痛术后切口周围可能出现持续性钝痛或活动时刺痛,与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反应有关。轻度疼痛可通过物理治疗缓解,严重者需排除感染或内固定残留。疼痛超过两周未缓解需复查影像学。
2、感染风险开放性取钉操作可能带入病原体,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典型感染症状。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风险较高。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风险,已发生感染需彻底清创并延长抗感染疗程。
3、骨折再发取钉后骨骼应力集中区可能形成新的薄弱点,过早负重是主要诱因。骨质疏松患者风险显著增加,建议术后6-8周逐步恢复负重,期间需定期X线监测骨愈合情况。
4、神经损伤下肢手术可能伤及坐骨神经分支,表现为足背麻木或肌力下降。精细解剖定位可避免损伤,已发生神经症状需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配合电生理康复。多数病例3-6个月可逐步恢复。
5、关节僵硬长期制动导致关节囊粘连常见于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24小时内开始CPM机被动活动可有效预防,已发生僵硬需关节松动术配合超声治疗。康复期应避免暴力牵拉。
术后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遵医嘱定期换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如牛奶、鱼肉等促进骨愈合。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初期以等长收缩为主,6周后逐步增加抗阻练习。出现异常肿胀、发热或功能受限应及时复诊,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吸烟患者应严格戒烟以改善局部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