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以及先天性心脏病。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是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病因之一。心肌缺血会引发心室肌电活动异常,形成折返环路。患者可能伴有胸痛、气促等症状,需通过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必要时行血运重建手术。
2、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室结构改变,造成心肌电传导异常。这类患者心脏超声可见心室扩大或室壁增厚,可能伴随心力衰竭表现。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严重病例需考虑心脏移植。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会改变心肌细胞膜电位,增加心室肌自律性。常见于腹泻、利尿剂使用等情况,可通过血液检查确诊。纠正电解质失衡是关键,静脉补充相应电解质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
4、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这类情况多发生在用药剂量不当或药物相互作用时,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心电监护。
5、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右室发育不良等先天畸形可造成心室肌结构异常。这类患者通常在儿童期就有心脏杂音等表现,需通过心脏彩超确诊。治疗以手术矫正畸形为主,术后仍需长期随访。
预防室性心动过速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应保证钾、镁等矿物质摄入,多食用香蕉、深色蔬菜等富含电解质的食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运动强度需根据心脏状况调整。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样重要。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