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进而引发的足部溃疡、感染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有长期高血糖、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硬化、足部畸形、反复机械性损伤。
1、长期高血糖持续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循环障碍和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血糖还会引起蛋白质糖基化,使血管基底膜增厚,进一步影响组织供氧。这种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足发生的根本原因,需要通过规范用药和饮食控制维持血糖稳定。
2、周围神经病变糖代谢异常会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表现为足部感觉减退或异常。患者对疼痛、温度等保护性感觉迟钝,容易忽视足部微小创伤。自主神经病变还会引起汗腺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干燥皲裂。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重要诱因。
3、下肢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会导致组织缺血。血管病变使足部伤口愈合能力下降,轻微外伤即可发展为难以愈合的溃疡。动脉搏动减弱、间歇性跛行是常见表现,严重时可出现静息痛和坏疽。
4、足部畸形神经病变可能引起足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形成爪形趾、锤状趾等畸形。这些结构改变会使足部压力分布异常,某些部位持续承受过大压力,最终导致胼胝形成和皮下出血。足部畸形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
5、反复机械性损伤不合脚的鞋袜、行走时摩擦、烫伤等物理刺激都可能造成足部损伤。由于感觉障碍,患者往往不能及时察觉这些伤害。微小伤口在缺血和感染因素作用下可能迅速恶化,这是糖尿病足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选择透气宽松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修剪趾甲但不要过短。发现红肿、破溃等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清创和抗感染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指标,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包括神经功能和血管评估,早期发现并干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