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情感障碍,属于围产期抑郁症的一种亚型,需与产后情绪不良及产后精神病进行鉴别。
产后抑郁症的诊断需符合心境障碍诊断标准,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且影响社会功能。典型表现包括持续情绪低落、对婴儿养育过度焦虑或冷漠、睡眠障碍及食欲改变。部分患者伴有自杀念头或伤害婴儿的强迫性思维,发病高峰在产后2-6周,可能与产后激素水平骤降、社会角色转换压力、分娩创伤体验等综合因素相关。
该病存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产妇产后雌激素和孕酮水平急剧下降会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同时产妇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D缺乏等生理变化也参与发病。社会心理因素方面,非计划妊娠、婚姻关系紧张、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等均可诱发。有抑郁病史或家族史的产妇发病概率显著增高。
临床处理需多学科协作,轻中度患者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人际心理治疗,重度患者需考虑舍曲林等抗抑郁药治疗。哺乳期用药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所有治疗均应配合家庭支持与育儿指导。产后6个月内是复发高危期,建议建立定期随访机制。
产妇应保证每日7-8小时分段睡眠,家人需分担夜间哺乳责任。饮食注意补充ω-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适度进行产后康复运动。建立母亲互助小组可有效缓解孤独感,记录情绪变化日记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若出现持续失眠或伤害性念头应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