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和囊肿是两种不同的妇科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组织来源、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囊肿多为卵巢或子宫内膜等部位形成的液性包块。两者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均有明显差异。
1、组织来源子宫肌瘤起源于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属于实质性肿瘤,质地较硬。囊肿则多发生于卵巢或子宫内膜,由囊壁包裹液体形成,触诊时呈囊性感。卵巢囊肿还可细分为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前者与月经周期相关,后者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
2、病理特征子宫肌瘤切面呈漩涡状结构,由交错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构成,可单发或多发,体积差异较大。囊肿内部为清亮或血性液体,囊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超声检查显示无回声区。特殊类型的巧克力囊肿因含陈旧性血液而呈现褐色黏稠液体。
3、临床表现子宫肌瘤常见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肌瘤过大可触及下腹包块。卵巢囊肿多表现为下腹隐痛或胀痛,部分出现月经紊乱,囊肿扭转或破裂时可引发急腹症。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常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4、影像学表现超声检查中子宫肌瘤呈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可见周边血流信号。囊肿表现为圆形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功能性囊肿直径多小于5厘米。磁共振成像能更准确区分肌瘤与腺肌症,对囊肿内容物的性质判断也更精确。
5、治疗方式无症状的小肌瘤可定期观察,药物治疗常用米非司酮等抗孕激素药物,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需根据性质决定处理方案,生理性囊肿多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肿可行囊肿剥除术,恶性倾向者需扩大手术范围。
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是筛查这两种疾病的首选方法。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持续腹痛或腹部包块时应及时就诊。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避免滥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囊肿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