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底起泡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挤压摩擦、外用抗菌药膏、控制血糖水平、及时就医处理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足起泡通常由血糖控制不佳、局部感染、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病变、足部压力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清洗足部后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间水分残留。选择吸湿透气的棉质袜子,避免穿紧窄鞋袜。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真菌,增加感染风险。清洗时水温不超过37摄氏度,不可长时间浸泡。
2、避免挤压摩擦穿着宽松柔软的鞋子,必要时使用减压鞋垫。新鞋初次穿着不超过2小时,逐步增加适应时间。修剪趾甲时保持平直,避免损伤甲沟。禁止自行挑破水泡,防止人为扩大创面。夜间睡眠可用支架避免被褥压迫足部。
3、外用抗菌药膏小水泡未破损时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已破溃水泡需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均匀覆盖磺胺嘧啶银乳膏。使用医用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更换1-2次。禁用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避免损伤新生肉芽组织。
4、控制血糖水平严格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遵医嘱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每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评估长期控糖效果。合并高血压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血糖波动会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截肢风险。
5、及时就医处理出现水泡发红、渗液浑浊、发热疼痛等感染征象时,应立即至内分泌科或足病专科就诊。严重者需进行创面清创、细菌培养及静脉抗生素治疗。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者可能需血管造影评估血供情况。
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检查足底及趾缝,使用镜子辅助观察隐蔽部位。饮食上限制精制碳水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度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戒烟戒酒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定期至医院进行足部神经及血管评估,建立完整的糖尿病足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