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可以通过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诊断方法主要有体格检查、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肌电图检查、超声检查等。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或条索状硬结,活动范围测试可评估腰部屈伸旋转功能受限程度。特殊检查如直腿抬高试验有助于排除神经根受压情况,该检查对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重要意义。
2、X线检查X线平片主要用于排除腰椎骨折、结核、肿瘤等骨性病变,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软组织损伤,但可观察腰椎生理曲度改变、骨质增生等继发改变。对于病程较长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X线可显示腰椎退行性变征象。
3、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水肿、纤维化或撕裂情况,对急性期肌肉损伤敏感度高。T2加权像上可见受损肌肉信号增高,慢性期可显示肌肉脂肪浸润或萎缩,该检查对制定康复方案有指导价值。
4、肌电图检查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可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状态,鉴别是否合并神经源性损害。当腰肌劳损伴随肌肉无力时,肌电图能区分是肌肉本身病变还是神经根受压导致,有助于明确是否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等并发症。
5、超声检查高频超声可实时动态观察肌肉纹理结构变化,检测肌肉筋膜增厚、回声异常等表现。该检查无辐射、操作简便,适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对肌肉微小损伤的检出率优于X线检查。
腰肌劳损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缓解疼痛,慢性期建议进行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如桥式运动、平板支撑等。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肌肉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复查排除其他腰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