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的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道出血等。糜烂性胃炎是胃黏膜表层损伤的炎症性疾病,可能由药物刺激、酒精摄入、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上腹疼痛上腹疼痛是糜烂性胃炎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剑突下或左上腹隐痛、灼痛或钝痛。疼痛常在空腹时加重,进食后可能暂时缓解。胃黏膜糜烂导致局部神经末梢暴露,胃酸刺激引发疼痛反射。患者可能误认为普通胃痛而延误就诊。
2、腹胀胃黏膜损伤会影响胃蠕动功能,导致食物排空延迟产生腹胀感。患者常描述为饭后胃部发紧、压迫感,可能伴随频繁嗳气。胃内气体积聚与消化酶分泌减少有关,严重时可见腹部膨隆。
3、恶心呕吐炎症刺激胃部神经丛引发恶心反射,呕吐物可能含有胃内容物或咖啡样物质。反复呕吐需警惕胃黏膜深层损伤,呕吐后症状可能暂时减轻。儿童患者更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4、食欲减退胃部不适导致摄食意愿下降,长期可能引发体重减轻。患者常伴口腔异味感,对油腻食物产生厌恶。营养摄入不足会延缓黏膜修复,形成恶性循环。
5、消化道出血黏膜糜烂累及血管时可能出现黑便或呕血,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暗红色血便。老年患者出血风险更高,需紧急胃镜检查止血。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相关症状。
糜烂性胃炎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摄入。建议选择小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部负担。急性期需暂停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须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日常注意餐具消毒。出现持续疼痛或呕血症状应立即就医,胃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康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恢复胃黏膜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