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肿瘤常见于皮肤暴露部位,主要发生在四肢末端、躯干、头颈部等区域。黑色素肿瘤的发病部位与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痣细胞异常增生等因素密切相关。
1、四肢末端:
手掌、足底及指趾甲床是黑色素肿瘤的高发区域。这些部位长期受到摩擦刺激,且紫外线防护相对薄弱,黑色素细胞易发生恶性转化。临床表现为不规则色素斑块或甲板纵行黑线,需通过皮肤镜和病理活检确诊。
2、躯干部位:
背部与腹部皮肤发病率仅次于四肢。男性好发于躯干上部,女性多见于下肢。该区域病变常被忽视,建议定期检查直径超过6毫米、边缘不规则或颜色不均的色素痣。
3、头颈部:
面部、耳后及头皮因长期暴露于紫外线,黑色素肿瘤发生率较高。头皮病变因毛发遮挡易漏诊,需特别注意新发色素性皮损或原有痣的快速变化。
4、黏膜部位:
口腔、鼻腔、生殖器等黏膜组织也可发生黑色素肿瘤,约占全部病例的1%。黏膜病变恶性程度较高,常表现为无色素性结节或溃疡,早期诊断困难。
5、眼部组织:
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是眼部黑色素肿瘤的主要发生部位。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需通过眼底检查和超声辅助诊断。
日常需做好防晒措施,尤其注意遮挡耳后、颈后等易忽略部位。建议每月自查全身皮肤,重点观察新发皮损或原有痣的大小、形状、颜色变化。户外工作者应穿戴防晒衣物,避免正午时段暴晒。40岁以上人群及有家族史者,每年应进行专业皮肤科检查。发现可疑皮损时,尽早就医进行皮肤镜或病理检查,避免搔抓、摩擦病变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