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患非淋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传染给新生儿。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主要由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垂直传播、产道感染等。
1、垂直传播:
孕妇生殖道携带的衣原体或支原体可能通过胎盘血液循环导致宫内感染。这类感染可能引发胎儿发育迟缓、羊膜早破等并发症,需通过孕期血清学筛查及羊水检测进行早期诊断。
2、产道感染: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含病原体的阴道分泌物是主要传播方式。约30%-50%未经治疗的感染孕妇会导致新生儿结膜炎或肺炎,表现为出生后1-2周内出现眼睑红肿、呼吸急促等症状。
3、哺乳风险:
母乳中尚未发现明确病原体传播证据,但乳头皲裂时可能存在血液接触传播可能。建议哺乳前清洁乳头,出现破损时暂停患侧哺乳。
4、诊断方法:
孕妇可通过宫颈分泌物核酸扩增试验确诊,新生儿需进行眼结膜刮片或痰液培养。孕期筛查建议在妊娠12周和28周各进行一次。
5、预防措施:
妊娠期确诊后应使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用红霉素眼膏预防眼部感染,出现症状时需静脉注射阿奇霉素。
建议孕妇定期进行生殖道感染筛查,孕期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眼部及呼吸状况,保持婴儿用品消毒。产妇治疗期间需与伴侣同步用药,日常使用独立卫浴用品,衣物高温洗涤晾晒。哺乳期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增强黏膜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