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在中医中属于“瘾疹”范畴,主要与风邪侵袭、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相关。中医辨证分型常见有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胃肠湿热、冲任不调五种证型。
1、风热犯表:
多因外感风热邪气,郁于肌肤腠理所致。表现为风团色红、灼热瘙痒,遇热加重,可伴有发热口渴。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常用消风散加减,配合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材。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凉爽。
2、风寒束表:
常由卫阳不足感受风寒引起,风团色白或淡红,遇冷加重,得暖缓解。舌苔薄白,脉浮紧。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温散风寒,艾叶煎汤外洗可辅助驱散表寒。注意防寒保暖,冬季减少户外活动。
3、血虚风燥: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因阴血亏虚导致肌肤失养。皮疹反复发作、干燥脱屑,夜间痒甚。当归饮子加减可养血润燥,配合阿胶、熟地黄等补血药材。建议食用黑芝麻、红枣等补血食材,避免过度洗浴。
4、胃肠湿热:
饮食不节致湿热内蕴,外发肌肤。风团色红伴脘腹胀满,大便黏滞。可用防风通圣散清热化湿,配合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需忌食肥甘厚味,保持二便通畅,适当饮用荷叶陈皮茶。
5、冲任不调:
多见于女性经期前后发作,与 hormonal 变化相关。皮疹随月经周期起伏,伴腰酸烦躁。宜用丹栀逍遥散调和冲任,经前期可服用益母草调理。注意记录月经周期与皮疹关系,避免情绪波动。
中医治疗荨麻疹强调辨证施治与整体调理。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慢性期注重扶正固本。建议发作期饮食清淡,多食冬瓜、绿豆等利湿食物;稳定期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健脾。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节气血,避免过度搔抓刺激皮肤。慢性患者建议坚持三个月以上的中药调理周期,逐步改善体质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