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一般不会直接引起癌症,但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可能增加局部黏膜恶变风险。扁桃体炎主要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而癌症的发生通常涉及基因突变、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免疫异常等多因素作用。
急性扁桃体炎多为链球菌或病毒感染所致,表现为咽痛、发热、扁桃体红肿等症状,经规范抗感染治疗后通常可痊愈。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因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导致扁桃体隐窝上皮异常增生,但发展为扁桃体癌的概率极低。扁桃体癌属于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因素关系更密切。
极少数情况下,长期未控制的慢性扁桃体炎可能成为癌症诱因之一。当患者出现单侧扁桃体持续肿大、溃疡经久不愈、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需警惕恶变可能。此类患者往往伴有EB病毒感染或免疫缺陷等基础问题,炎症微环境可能促进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预防扁桃体炎恶变需积极治疗急性发作,避免反复感染。戒烟限酒、保持口腔卫生、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风险。若扁桃体炎每年发作超过4次或伴随睡眠呼吸暂停等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活检明确诊断。日常注意观察口腔黏膜变化,避免过度焦虑但也不可忽视持续存在的异常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