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钢钉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通过原切口或新切口取出内固定装置。手术方式主要有切开取出法、微创取出法、关节镜辅助法、经皮钳取法、骨水泥填充法。术后需根据骨质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
1、切开取出法适用于位置表浅或周围组织粘连较少的钢钉。沿原手术切口切开皮肤,逐层分离至骨面,暴露钢钉尾端后使用专用器械旋出。术中需注意保护周围神经血管,避免粗暴操作导致二次骨折。术后伤口需加压包扎,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
2、微创取出法采用小切口配合C型臂X光机定位,适用于髓内钉等深部固定物。通过导针引导空心钻建立取出通道,使用特殊抓取器械分段取出钢钉。该方法创伤较小,但要求术者具备丰富影像导航经验,避免器械滑脱损伤髓腔。
3、关节镜辅助法主要用于关节腔内钢钉取出,如膝关节交叉韧带固定钉。通过关节镜探查定位,在监视下使用精细器械松解钉道周围纤维组织,逐步旋出钢钉。可同步处理关节内粘连或软骨损伤,但设备要求较高。
4、经皮钳取法针对尾端外露的皮质骨螺钉,消毒后直接用持钉钳夹住钉尾逆时针旋转取出。操作简便快捷,但须严格无菌操作,术前需确认钉道无感染迹象。该方法不适合已发生断钉或钉尾滑丝的情况。
5、骨水泥填充法针对骨质疏松患者或钉道较大的情况,取出钢钉后向骨缺损处注入骨水泥加固。可选用含抗生素骨水泥预防感染,但需控制灌注压力避免骨水泥渗漏。术后需延迟负重,待骨水泥完全固化。
术后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早期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关节活动度练习。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促进骨骼修复。术后1个月、3个月需复查X线评估骨质愈合情况,完全愈合前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或异常分泌物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