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与宫颈癌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高危因素及病理类型。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宫颈癌则特指宫颈鳞癌或腺癌。
1、发病部位:
子宫癌起源于子宫体部内膜或肌层,宫颈癌则发生于子宫颈管及宫颈外口区域。宫颈作为连接子宫与阴道的狭窄通道,其病变位置可通过妇科检查直接观察。
2、高危因素:
宫颈癌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相关,其他诱因包括多产、免疫抑制等。子宫癌则与长期雌激素暴露密切相关,常见于肥胖、糖尿病、绝经延迟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3、病理类型:
宫颈癌约80%为鳞状细胞癌,其余为腺癌或腺鳞癌。子宫癌中子宫内膜样腺癌占多数,子宫肉瘤则属于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侵袭性更强。
4、临床表现:
宫颈癌早期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异常阴道排液,晚期可出现盆腔疼痛。子宫癌典型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或经期延长,子宫肉瘤可能伴随子宫迅速增大。
5、筛查手段:
宫颈癌可通过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需依赖超声评估内膜厚度,确诊需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
建议35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宫颈癌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HPV筛查。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可降低子宫癌风险,注意性卫生及接种HPV疫苗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排液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