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黄蜂蜇伤后应立即用硬质卡片刮除毒刺,并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可通过冷敷镇痛、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观察过敏反应、就医注射肾上腺素等方式处理。黄蜂蜇伤通常由毒液中的组胺类物质引发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
1. 清除毒刺黄蜂毒刺带有倒钩,需用银行卡等硬物横向刮除,避免挤压毒囊。残留毒刺会导致持续释放毒液,加重红肿疼痛。肉眼难以辨别时可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处理后用生理盐水二次清洁创面。
2. 中和毒液黄蜂毒液呈碱性,需用弱酸性溶液如食醋或柠檬汁湿敷10分钟。肥皂水可破坏毒液蛋白结构,冲洗时需保持水流单向流动,避免污染周围皮肤。处理后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
3. 药物干预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可减轻炎症反应,口服氯雷他定能抑制组胺释放。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但禁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药物使用前需确认无相关禁忌证。
4. 过敏监测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口唇麻木、皮疹扩散提示过敏反应进展,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既往有蜂毒过敏史者应随身携带预充式肾上腺素笔。
5. 医疗介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反应时需急诊救治。医生可能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联合葡萄糖酸钙,过敏性休克需建立静脉通路补液。伤口继发感染需进行脓液培养并选用敏感抗生素。
蜇伤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毒液扩散,保持伤口干燥可降低感染概率。穿浅色致密面料衣物能减少招蜂风险,野外活动建议携带防蜂喷雾。恢复期多饮水促进毒素代谢,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组织修复。出现持续发热或伤口化脓需复查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