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灌注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通过调整灌注方案、联合免疫治疗、手术干预、靶向治疗等方式改善。膀胱癌灌注无效通常与肿瘤耐药性、药物选择不当、灌注技术问题、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1、调整灌注方案更换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替代表柔比星,或调整灌注频率。可能与肿瘤细胞对原药物敏感性低有关,表现为灌注后仍有血尿或影像学进展。
2、联合免疫治疗在灌注基础上加用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有关,通常伴随尿脱落细胞检查异常。
3、手术干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多发浸润性肿瘤,可能与肌层浸润导致药物渗透差有关。
4、靶向治疗使用厄达替尼等FGFR抑制剂。特定基因突变患者可能对传统灌注不敏感,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
治疗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吸烟及接触染发剂等化学物质,定期复查膀胱镜及尿细胞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