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透析引起出血可能与抗凝药物使用、血管通路损伤、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抗凝方案、局部压迫止血、补充凝血因子、改善血小板功能等方式治疗。
1. 抗凝药物调整低分子肝素或枸橼酸钠抗凝可能导致出血,需根据出血风险调整剂量或更换无肝素透析方案,监测活化凝血时间。
2. 血管通路处理动静脉内瘘或导管穿刺点出血需局部压迫15分钟以上,必要时使用止血敷料,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
3. 凝血功能纠正尿毒症毒素蓄积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输注冷沉淀或凝血酶原复合物,使用去氨加压素改善止血功能。
4. 并发症管理严重出血需暂停透析,静脉注射维生素K或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止血治疗。
透析期间应监测血红蛋白及凝血指标,避免进食尖锐食物,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发现异常出血立即报告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