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D-二聚体升高可能由妊娠期生理性改变、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1. 妊娠期改变: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增加导致D-二聚体生理性升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产后6周可自行恢复。
2. 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时,纤溶系统激活导致D-二聚体显著升高,可能伴随下肢肿胀、胸痛等症状,需进行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
3. 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可激活凝血系统,D-二聚体升高多伴随血压升高、蛋白尿,需降压解痉并监测胎儿情况。
4. 胎盘早剥:胎盘剥离面出血引发凝血级联反应,D-二聚体急剧升高伴腹痛、阴道流血,属于产科急症需立即终止妊娠。
建议产妇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或肢体肿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剧烈活动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