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能由感冒继发感染、腺样体肥大、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
1、感冒继发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表现为耳痛和听力下降,可通过鼻腔减充血剂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呋麻滴鼻液、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2、腺样体肥大儿童腺样体肥大会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中耳负压和积液,伴随睡眠打鼾和反复鼻塞,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腺样体检查,可选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欧龙马滴剂。
3、细菌病毒感染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常见,伴随发热和耳道流脓,需进行病原学检查后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
4、咽鼓管功能障碍气压变化或过敏反应导致咽鼓管开放异常,可能引发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和耳鸣,可进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
急性期需避免用力擤鼻,保持耳道干燥,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若出现持续耳痛或听力减退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