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化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肝移植、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胆汁性肝硬化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胆管阻塞、遗传代谢缺陷、长期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胆汁淤积,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奥贝胆酸用于对一线药物无效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药物不良反应。
2、内镜治疗针对胆管狭窄可行ERCP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缓解梗阻性黄疸。术后需预防胆管炎,合并感染时联合抗生素治疗。
3、肝移植终末期患者可选择原位肝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等抗排斥药物。五年生存率较高,但需警惕胆管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4、生活方式调整限制高脂饮食减轻胆汁分泌负担,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瘙痒症状明显者可尝试冷水浴缓解。绝对禁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
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超声及肝功能,出现腹水或肝性脑病需立即就医。日常饮食选择低铜食材如精米白面,避免动物内脏及坚果类食物。